English

面临危机的“中关村模式”

1999-04-25 来源:文摘报  我有话说

纪世瀛

历经18年,中关村取得了惊人的业绩。但其潜在的危机亦不容忽视,有些问题可能是致命的:

产品结构及技术创新出现断层 中关村几大产业集团,有几个具有世界水平又有10年以上市场活力的名牌产品?“时代”的硬度计、焊机,“联想”的微机等屈指可数的名牌,若不加大更新力度也恐怕难以维持发展势头。国际大产业集团如“微软”挤入中关村腹心地带,预示着中关村技术创新的潜在危机。

战略人才流失严重 境外集团花巨资在中关村建基地、建试验室、建公司,主要目的是网罗人才;高等院校、科研院所的人才大量涌向国外,学成后只有少部分回到中关村;人才及成果流向京外。

社区缺乏高层次规划 18年来,中关村的总体规划没有质的变化,与台湾的新竹、日本的筑坡、南韩的大德无法同日而语。街面上仍是瓷砖贴面,玻璃幕遮丑,铝合金外衣的店铺作坊。18年前如此是必然过程,18年后仍处于这种状况则可悲可怜!

管理层次多而无序 庙小神灵多。通天单位和人物到处都是,或中央直属或市直属。原来以海淀为主的新技术开发试验区,现在变成一区三园。市里成立了管委会,对中关村来说又多了一个管理层次。这种无序而多层次的关系根本无法统一协调,很难发挥总体优势。

服务体系及区域环境难以支撑更大的发展 从交通、通讯、中介机构、金融机构,直至饭店旅馆,都难以支撑这样一个飞速发展的区域。甚至在中关村中心地带竟找不到一个像样的够国际标准的会议中心,没有五星级饭店,没有一个像样的科技交流和技术交流的中心!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